一半听海一半览山,欧洲巴尔干半岛游记

珍珠项链似的海滨城市

包括扎达尔在内,似天上洒落的珍珠,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,落在了克罗地亚海岸线。

希贝尼克,克尔卡河流入亚得利亚海处,我们下榻的酒店就在横跨这条大河的希贝尼克大桥一侧。它是一座历史名城,千余年前斯拉夫人迁徙于此建立的城市,历史上是列强争夺的地方。古城的核心建筑是—年威尼斯设计师达尔马迪纳茨设计的圣雅各布大教堂,克罗地亚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年在前南斯拉夫内战期间,城内大量的建筑物、纪念碑遭到轰炸,圣雅各布大教堂的圆顶也遭炮击受损。战后全部修缮复原,年入选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希贝尼克大桥及街景

特罗吉尔,坐落在一个小岛上,通过一个短桥与大陆相连。公元前3世纪希腊殖民者在这里发展港口,是建筑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遗址上的中世纪城市特色的出色例证。圣劳伦斯大教堂,从13世纪修到15世纪,融合了哥特式、罗马式、文艺复兴式等多种风格。购门票可登上47米的塔楼,观古城全景。建于年的罗马式大门是一位雕刻大师的作品,门柱和拱卷上雕刻了圣经故事,两侧是著名的亚当、夏娃手遮羞处的雕像。年,特罗吉尔历史城市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,见到一名意大利的小女孩正在玩中国江南儿童流行的“挑棚棚”游戏,一问,她随父母去过上海,跟上海小女孩学的。驴友们与她一起玩,她眯眯笑,很乐意。

斯普利特,历史名城,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,人口连郊区23.6万。其建城史往往都认为与公元年戴克里先宫的建立有关。戴克里先是罗马帝国历史上一位主动放弃帝位的皇帝。为了安静地度过余生,他在家乡兴建宫殿,于是这里崛起了一座新城——斯普利特。宫殿东西宽米,南北长米,外围环绕一道厚2米、高20米的城墙。

宫殿的格局,东西、南北各有一条宽阔的大路,路尽头分别是“金、银、铜、铁、木”五门。佩里斯蒂尔的宫殿中心柱廊环绕的露天广场上,有来自埃及的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。步入一个穹形的古老建筑内遇到4名男子与8名修女正列队吟唱,那个男子四声部唱得美极了,声声入耳,娴熟的技巧显然来自于宗教唱诗的传统。一打听,原来他们在卖碟片。年,斯普利特的戴克里先宫殿及其他历史遗迹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斯普利特的故事多:二战结束后,南斯拉夫联邦政府曾重点投资斯普利特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,而造船业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巨大成功,克罗地亚船坞闻名于世,南斯拉夫也因此成为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。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,斯普利特驻扎了大批南斯拉夫人民军,这里还是南斯拉夫海军总部的所在地。海岸线是生命线,出海口和战略基地事关重大。双方对峙将近一个多月,11月5日南斯拉夫海军轻型护卫舰“斯普利特号”向城市和周边地区发射炮弹,而那些拒绝攻击克罗地亚市民的南斯拉夫水兵离开了军舰,这些水兵中绝大多数都是克族。翌年1月,南斯拉夫海军和人民军从斯普利特撤出了他们的装备与军舰。虽然90年代的经济大衰退随之到来,年后却重新恢复了活力,而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业。

戴克里先宫及穹形古建筑内的歌声

杜布罗夫尼克老城,依山傍海,邻近波黑及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。杜城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,约4万常驻人口,被誉为“亚得利亚海明珠”。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作为文化遗产,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《纽约时报》将它列为年全球最值得去的56处地方中的第6位。

仍旧保持中世纪的风格,有大小不同石砖砌成的角楼、炮楼、堡垒与城墙,构成古代完整的防御体系。老城内各式建筑布局紧凑,教堂、钟楼、宫殿和民居井然有序。

城墙西面入口处有普罗门,门内有圣弗拉霍像,圣弗拉霍被尊为这座城市的守护神。城门口的石块上至今残留碑文:“自由是如此宝贵!即使是全世界的黄金也不能买来自由!”城内的国旗悬挂台建于年,是市民热爱家园、崇尚自由的标志性建筑。卢扎广场附近的克奈兹宫殿,始建于12世纪,是城市的政治中心,内设会议厅和元老院。宫殿北面是巴洛克式的圣弗拉霍大教堂。年10月始,杜城在内战中也被南斯拉夫包围了7个月,遭到炮击,破坏严重,翌年5月解除围困后才逐步修复。

这座被著名剧作家萧伯纳誉为“人间天堂”的小城,也是现代影视的聚焦,美国HBO有线电视公司的系列片《权利与游戏》中有多集就在此拍摄。科幻大片《星球大战8》的部分镜头也在这里取景。

我们是在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天气下入城的,巨大的岩石被汹涌海浪拍打出的轰鸣声与古城内36座教堂钟声遥相呼应,令人不辩古今。狂风将商店牌、广告牌刮得发出哗啦啦的巨响,而海边城楼下的长椅上居然躺着一名女学生心无旁骛在读书,大概在修身养性?经历风浪多了,也就习以为常,环境所致。

前三图由吴玲提供

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

萨格勒布,位于克罗地亚西北部的梅德维德尼察山南坡,萨瓦河从这里流过。一座古老的中欧城市,其名的原意是“战壕”。人口79.2万。市内最显眼的当数建于中世纪的著名圣马克大教堂,那色彩鲜艳的屋顶,让人马上想起是克罗地亚国旗。其彩色图案由两个臂章和衬底组成,分别代表中世纪克罗地亚的三个古王国,设计思想带有浓重的斯拉夫风格。在圣马克教堂的旁边是挂着国旗的克罗地亚政府机构。离圣马克教堂不远,矗立着萨格勒布最高的古典建筑圣史蒂芬大教堂,它的雄姿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中世纪克罗地亚建筑的高超技艺。在圣马克教堂的另一端,就是保存完好的萨格勒布古城门,它是老城仅存的一座城门,建于罗马时代。古城门对面的洛特尔塔曾经是老城墙的一部分,至今上面还设有一尊大炮,有趣的是,现在它不用来守卫城门,而是用来报时,每到中午12点准时,大炮就会响起,就像仪仗队鸣放礼炮一样,这已成了萨格勒布的一个传统。

导游介绍:萨格勒布城西北66公里的库姆罗韦村是前南联邦缔造者铁托的故乡,铁托早期革命活动主要在萨格勒布;这里还是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家乡,作为商人,马可波罗的父亲和他的兄弟多次往返东方,中国人都知道《马可波罗游记》,在他的故居可看到马可波罗当年出海远行的路线图和创作的油画。可惜时间太紧,这两个地方未走到。

硝烟落地的莫斯塔尔桥

离开了海岸线,驱车往东北方向。天空一碧如洗,举目望不尽的山,大巴沿着山谷中的国道,翻过了一个坡又一个坡。数年前,笔者去东欧波兰、捷克、斯洛伐克、匈牙利等地,途中说起想看看前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,当地导游皱着眉头回答“路不好走”。看来现在的路是新修的,路况比预料的要好得多。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不热爱自己的家园。

举目望不尽的山

波黑,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,面积5.1万平方公里,人口万,其中波黑联邦占62.5%,塞尔维亚族共和国占37.5%。波黑联邦下设10个州,塞族共和国下设7个区,另有一个直属国家的特区。波黑战争,是二战后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,年4月至年12月,波黑3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争端而发生的战争。造成27.8万人死亡,余万人沦为难民,他们中几乎都是平民;全国85%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,直接经济损失多亿美元。

莫斯塔尔,当地语意就是“古老的桥”。位于波黑南部,一座藏在山里的小城,城市以桥来命名。涅雷特瓦河穿城而过,横跨河上的莫斯塔尔老桥,就是市中心。这座始建于年的独孔石拱桥,桥宽4.55米,桥长27.34米,桥拱最高端距水面20米,桥两端各有一个石砌桥头堡。桥面只能供行人步行通过。桥这边和那边的建筑都以石头为主,街巷皆用河卵石片铺地,随着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,路两侧布满了经营纪念品的小店和咖啡店、餐厅,与老桥相互呼应,古朴典雅,犹如一幅16世纪波斯尼亚的风情画。

老桥的设计师是科查?米马尔?希南的学生马尔?海伊汝汀。大名鼎鼎的科查?米马尔?希南在伊斯兰世界的名声,犹如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。他的数百个设计作品遍布整个奥斯曼帝国,伊斯坦布尔现市内的苏莱曼清真寺即他留世的最重要作品之一,被看作是奥斯曼建筑顶峰初期的代表作和最美清真寺。他服务于一个上升时期的横跨欧亚的奥斯曼帝国,而他的学生则设计了莫斯塔尔桥——巴尔干半岛最富有伊斯兰风格的古桥。

不可理喻,年9月9日波黑战争期间,老桥被炸毁,沉入河底。那是一场同属斯拉夫人之间的战争,起初主张独立的穆族与克族联合起来打反对独立的塞族,年前南斯拉夫塞、波、克三国总统达成了《波黑和平框架协议》,波黑作为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,照道理战争该结束了。哪知道,乡里乡亲的穆族与克族又打起来了,而且打得更加惨,莫斯塔尔桥就是在同室操戈之后又兄弟相残时被炸毁的。让人想起一首中国古诗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,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”

战后在联合国的监督下筹备重建,4年4月竣工,重建时尽量从河里捞出原桥的旧石料,使重建的老桥恢复原有的风采,5年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6年后,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社区由河流明显地分开,泾渭分明,桥的东岸是清真寺高大的宣礼塔,西岸则是高高尖尖的天主教堂。当年留下的弹痕累累的建筑犹在,据说房主未回来,房子空关着,硝烟落地未散尽。

亨廷顿在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》说:“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,各文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。”是吗?我们真诚期望能够像修复莫斯塔尔老桥那样,弥合兄弟的心灵创伤,重新携起手来,共建美好家园。

伊斯兰风格的莫斯塔尔桥及街景黄锡生、杨益群提供

河西的清真寺和河东的天主教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angzpin.com/zlfy/969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